趣图片

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Esther 坐标: 36946 目录:/qutupian/

我们找到第6篇与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电动汽车 润长GX2新能源 电动汽车 四轮代步车 平原型 山地型 阿里巴巴图片 549363 1440x1920...合肥市庐江永生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润帝电动车图片 25671 500x500


20.
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动汽 厂家湖南电动汽车厂家 电动车图片 157499 1024x768

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诚邀您一起共享新能源汽车大会_济南润祺新闻资讯】-汽车之家图片 50989 592x354

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诚邀您一起共享新能源汽车大会_济南润祺新闻资讯】-汽车之家图片 45415 568x3


57...峰锰酸锂电池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 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 12862 450x4
50...轮6666型号新能源轿车货车图片 501901 640x480 [5] 最新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新能源电池股票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中润新能源电动车真假

我们找到第1篇与新能源电池股票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新能源电池股票 时间进入 2018 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环境逐渐明晰,双积分政策、补贴政策等尘埃落定,在锂电系新能源汽车补贴幅度总体退坡、技术门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新能源产业接下来就是真刀真的激烈竞争了,而对于电池企业而言,立足技术,扩大规模,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新能源的优胜劣汰大潮中站稳脚跟,而站稳脚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获得资本的扶持!2 月 24 日,中利集团(00230


9.SZ)宣布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虽然交易细节没有公布,但重组标的已经明确,为锂电池行业的佼佼者——比克动力。然而这已经不是比克动力第一次进军 A 股市场,2017 年比克动力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类借壳,在行业激烈搏杀的现在,其他与比克电池体量相近的动力电池巨头都已登陆 A 股,比如早早就已经借壳上市的国轩高科和沃特玛,而国内龙头宁德时代也在 2017 年 11 月递交了 IPO 的申报稿,留给比克电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中利集团 100 亿拿下比克动力 中利集团于 2018 年 2 月 24 日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其中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包括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方收购所持有的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标的公司 ")股权。鉴于最终标的公司资产范围有待确定,初步预计交易作价或达到 100 亿元,最终交易价格将经由评估机构评估后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公司已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

比克动力是一家深耕动力电池领域多年的企业,在行业积淀深厚,形成和积累了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尤其在三元材料锂电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根据其他媒体所报道的数据显示,2017 年比克锂电池装机


1.5GWh,国内占比达
4.34%,仅次于 CATL、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排在第五名。 而就在前些日子的 2 月 7 日,中利集团就曾发布《关于对外投资暨增资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公告》,其中中利集团表示,为拓展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向比克动力增资人民币 3 亿元(其中 8,021,0
30.00 元计入注册资本,291,978,9
70.00 元计入资本公积),占比克动力
2.93% 股权。

在该份公告中,中利集团称增资比克动力,有利于公司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符合公司的长远规划和长期布局新能源行业发展战略。而中利集团前身为常熟市唐市电缆厂,成立于 1988 年,主营特种电缆、光缆、光伏产品和电站业务。根据中利集团的业绩快报显示,中利集团于 2017 年实现营收 1


88.5 亿元,同比增长 67%,净利润
3.07 亿元,同比增长 313%。作为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切入口以及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利集团将眼光瞄向了动力电池领域的佼佼者比克动力。

比克动力整体情况一 由于重大资产重组的交易方案预案并没有披露,我们仅能获知此次中利集团并购比克动力是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初步预计交易作价或达到 100 亿元,所以目前所能获得的关于比克动力的最新资料均来源于中利集团前次增资比克动力所披露的比克动力简介。 比克电池,成立于 2001 年,总部设在广东深圳龙岗区。现已发展成为集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三大核心业务为一体的国际领先的新能源企业。早于 2006 年,比克电池建设并完成了全自动化 18650 型圆柱电池产线的全线投产。获得众泰、奇瑞、华晨宝马、吉利、一汽、宇通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的肯定。此外,比克电池还与科列、航盛等电池管理系统(BMS)商进行合作,为客户交付从电芯到电池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比克动力是其旗下子公司,主营业务为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

在股东方面,根据增资所披露的股权结构,比克动力的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33.37%,第二大股东为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23.02%,其余均为持股不足 10% 的零散小股东。 在经营状况方面,根据增资所披露的比克动力资产与经营状况,比克动力 2016 年实现营收
23.91 亿元,净利润
4.51 亿元,2017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6.41 亿元,净利润
2.77 亿元。比克动力 2016 年总资产
38.78 亿元,净资产
22.41 亿元,2017 年三季度时总资产已经达到
52.58 亿元,净资产
25.23 亿元。

比克动力是积极的三元电池产能扩张者。根据 2017 年比克十五周年庆典上披露的 " 未来五年发展战略 ",未来全球锂电市场前景良好,仍将保持较大增速,2020 年市场总需求量或将达到 244GWh,而中国市场在全球的份额有望达 65% 以上。比克到 2020 年战略发展目标是,成为绿色锂电生态链的行业领导者,并进入中国锂电池企业综合实力前三名。同时,比克提出与市场相适应的扩产计划,2016 年度已落实产能


6.5GWh,2017 年将实现 8GWh 产能,2020 年完成 15GWh 产能的部署。

比克动力曾经失败的类借壳 这并不是比克动力第一次进军 A 股,其实,早在 2017 年,比克动力就通过长信科技与 A 股有过接触,然而那是一次失败的类借壳交易。 与这次中利集团的交易非常相似的,当时的长信科技第一次与比克动力开始接触是 2016 年,长信科技发布《关于对外投资参股公司的公告》,其中称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公司 ")拟向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比克动力 " 或 " 标的公司 ")增资人民币 80,00


0.00 万元整,占比克动力 10% 股权,其中 2,2
85.9947 万元作为比克动力新增注册资本,其余 77,7
14.0053 万元作为比克动力资本公积金。

这次增资时比克动力的经营状况并不是非常好,分别于 2014 年、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


1.48 亿元、
5.06 亿元,实现净利润 -
0.19 亿元、
0.33 亿元,但业绩承诺却非常惊艳,比克动力和原股东承诺比克动力 2016 年度、2017 年度、2018 年度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不低于人民币 40,000 万元、70,000 万元、120,000 万元,所以长信科技此时入股比克动力的估值并不低,8 亿换来了 10% 的股权,也就是说此时比克动力的估值已经达到了 80 亿元。

事实证明,如此惊艳的业绩承诺,比克动力于 2016 年轻松完成了,所以长信科技准备继续吃下比克动力其余剩下的大部分股权,2017 年 3 月 9 日,长信科技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其中称长信科技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比克动力 75% 股权(长信科技已持有比克动力 9% 股权,交易完成后,长信科技将持有比克动力 84% 股权);同时,拟以询价方式向不超过 5 名特定投资者募集不超过 175,600 万元配套资金,且募集配套资金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20%。

具体来说,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部分,长信科技的交易对手为比克电池、西藏浩泽、宁波赋源、陈奇、高前文、盛世信金、陈建亚、鼎量中盛、天津恒睿、中小发展、深圳韬翃、前海宝创、申玉华、拉萨楚源、吉林吉晟、盛世宁金、吴镝、北京巨田、天星开元、横琴增利,交易标的为比克动力 75% 股权。比克动力的估值为 90 亿元,故交易价格为 675,000 万元,其中发行股份支付对价为


38.59 亿元,占
57.17%,股份发行价格为
13.60 元 / 股,现金对价为
28.91 亿元,占
42.83%,现金对价中,首期支付的
16.91 亿元通过募集配套资金解决,利润补偿期间分期支付的 12 亿元通过自筹方式解决。交易完成后,比克动力将成为长信科技的控股子公司。

此次交易中,比克动力的业绩承诺同样惊艳,业绩承诺方为比克电池、西藏浩泽、陈奇、高前文,比克电池、西藏浩泽、陈奇、高前文承诺比克动力 2017 年度、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人民币 70,000 万元、120,000 万元、125,000 万元,上述承诺净利润数为标的公司合并报表口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严重的类借壳问题

且先不管长信科技并购比克动力是为了财务投资还是为了卖壳,至少从外部来看,长信科技这个公司本身的总资产仅 70 多亿,净资产 40 亿元不到,而此次交易的交易价格已经达到了


67.5 亿元,光从资产体量来看已经是必然构成借壳了,而长信科技属于创业板,想要重组顺利通过不构成借壳则必须保证实控人不变,而要保持实控人不变比较困难,因为长信科技本身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仅 20% 不到,想要保持实控人不变且保证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之间有一定的持股比例差距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好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比克动力的股东情况在 2016 年长信科技入股时有过披露,当时的比克动力股东是唯一的,仅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而到了 2017 年比克动力成为长信科技此次交易的交易标的时,股权已经变得极其分散,股东已经用两只手都数不清了。而在上市公司这边,上市公司开始莫名地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开始扩大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范围判定,以提高原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

而在交易方案的设计上,长信科技是明摆着拿不出那么多的现金来支付现金对价的,但为了稀释交易对手方特别是比克动力的实控人获得的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硬是把支付的现金对价的


71.65% 支付给了比克动力的实控人,这个交易方案看着就尴尬,管层又不傻,这种意图明显的交易方案设计出来直接被问询了。 以下为深交所的问询的第一个问题:

预案显示,停牌前六个月及停牌期间,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均进行了股权调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奇等 7 人与廉健、廖斌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陈奇等 7 人增加为陈奇等 9 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由


21.03% 增加至
23.84%;标的公司发生多次增资和股权转让,比克电池持股比例从停牌前 6 个月的 90%,减少稀释至 36%,新进股东包括上市公司高管、私募基金和投资企业。此外,比克电池剩余 16% 的股权未纳入本次交易,且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获得现金对价比例占其所获全部对价的
71.65%。请你公司就以下问题进行说明和披露:


(1)停牌前 3 个月,廉健、廖斌新增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的原因,一致行动人的变更与本次交易是否有关,是否系为巩固上市公司控制权、规避重组上市而作出的安排。
(2)标的公司相关股权受让方或增资方突击入股的原因,增资资金来源及其是否存在结构化、杠杆安排,是否存在质押上市公司股份融资入股标的资产的情形。若是,请补充披露具体情况以及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影响。


(3)交易中对比克电池和西藏浩泽设置了较高的现金对价比例,请说明原因,并请明确说明是否存在通过上述方式减少交易完成后上述交易对手方获得上市公司股权的比例、以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不变,是否符合创业板关于重组上市的相关规定。
(4)魏宪菊和李向前一致行动关系的具体类型,并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进一步确认并补充披露各交易对手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代持或其它协议安排。


(5)补充披露交易对方穿透计算后合计人数,是否符发行对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 200 名的相关规定。
(6)若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前述股权变动均未发生,本次交易完成后比克电池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并结合持股情况说明上市公司控制权是否会发生变更及判断依据。 请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就上述事项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

在长信科技回复了深交所的第一次问询后,马上又迎来了第二次问询,同样这里也是重点问询处: 根据公司回复,若停牌期间以及停牌前 6 个月内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的股权变动均未发生,则本次交易完成后(不考虑配套融资)陈奇等 7 人持股比例为


17.54%,魏先菊和李向前持股比例为
16.23%,二者持股比例仅相差
1.31%。请补充说明在二者持股比例差距较小的情况下,仍判断本次交易未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和律师核查并发表意见。

一方面 2017 年之后整体管都开始变得非常严格,另一方面长信科技的这个交易方案问题比较严重,规避借壳之心就差没直接写在预案里了,所以果不其然的,比克动力的这次进军 A 股失败了,2017 年 8 月 8 日长信科技发布《关于中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其中称本次拟发行股份购买的标的资产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曾经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比能源下属企业,而目前海外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回归 A 股上市的有关管政策尚未明确,造成本次交易已经耗时较长且审核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故为维护各方及广大股东利益,公司经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方协商一致后,决定中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

动力电池巨头们在资本市场的动向 看完了比克电池的两次试图登陆 A 股资本市场的概况,那么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在动力电池行业里的其他巨头们在资本市场里的动向吧! 2016 年,国内动力电池第一梯队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均超过 20%;第二梯队为沃特玛、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市场份额介于 4%-10% 之间;第三梯队为比克、万向,市场份额为 2% 以上,第四梯队为哈尔滨光宇、中航锂电等一批企业,市场份额约 1%。而到了 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 TOP5 市场份额为


61.61%,市场下滑幅度为
6.75%。动力电池行业第一梯队依然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均超过 15%;第二梯队为沃特玛、国轩高科、比克,市场份额介于 4%-10% 之间;市场格局出现变动;第三梯队为孚能科技、天津力神,份额为 2%-4%;第四梯队则发生重大变化,部分企业退出,少数企业新进入,但是各企业市场份额均超过 1%。

2017 年以来,锂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从未间断,国内锂电池行业第一梯队的几大龙头企业更是大动作不断。先是传出比亚迪正在考虑分拆核心电池业务独立运营的消息,之后,又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设两家动力电池公司共同推进电池业务的发展。国轩高科又于 2017 年 5 月 28 日举行了青岛基地 4GWh 高比能三元电池项目开工典礼,该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预计 2018 年 3 月正式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 60 亿元规模。后,2017 年 11 月国内巨头宁德时代又提交招股说明书 IPO 申报稿。

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第一 宁德时代近年来成为国内锂电行业最耀眼的明星企业, 2017 年,宁德时代的大动作开始变得非常频繁,从参股芬兰维美德汽车,到与上汽合资建立动力电池工厂,东风入股、长安入股,北汽、普莱德三方联合,直到 2017 年 11 月 10 日,宁德时代交出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惊艳四方。

根据宁德时代的招股说明书的披露,宁德时代此次发行股份不超过


2.17 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 10%,全部为发行新股,募投项目为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和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项目,拟用募集资金投资 1
31.2 亿元。根据其募资金额和发行股份数量可以非常轻松地推断宁德时代的市值至少有 1300 亿元,考虑到 A 股常有的新股溢价情况,宁德时代不出意外将坐上创业板第一市值的宝座。

比亚迪:全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头 作为中国新能源的标杆企业,比亚迪(0025


94.SZ)在动力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都保持强劲的优势,但也面临者越来越多的挑战者。2017 年比亚迪在电池装机量方面就被高速发展的宁德时代超越,在新能源车型销量上也遭遇北汽、吉利等的强势狙击。发展新能源,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电池,比亚迪一方面在乘用车领域转向三元,另一方面电池业务独立拆分,积极参与竞争,同时,在原材料方面,也积极进行布局。

2017 年 12 月 26 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盐湖股份(0007


92.SZ)等合作成立的 " 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 设立后,将启动建设 " 年产 3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近日该项目已经取得青海省经信委备案通知书,项目总投资
48.49 亿元。作为全国最大的电池级碳酸锂 "3+2" 项目,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3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公司的 2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于近期正式开工。两个项目投资近 80 亿元,预计建设工期 1 年半左右,届时盐湖股份碳酸锂产能将达到 6 万吨/年。如果要用什么来形容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的话,那就是全面打通新能源产业链。

孚能科技:业内最大的黑马 孚能科技可以说是动力电池业内最大的黑马。2017 年 9 月,孚能科技与北汽集团、北京市顺义区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者将在顺义区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基地,形成年产 8GWh 电芯与电池包生产能力,整个项目的固定资产总投资约 80 亿元人民币,孚能科技将控股合资公司 80%以上。此次合作协议意味着未来孚能科技将成为北汽集团最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2017 年 12 月 20 日,孚能科技与北汽签署 " 五年 100 万台电池组战略采购框架协议 ",成就业内有史以来最大订单。

2018 年 2 月 7 日,孚能科技正式宣布完成 C 轮 50 亿元人民币融资,引入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新国信东吴海外基金等战略投资者,投后估值 130 亿,可以算是孚能科技没在 A 股市场的融资方面的补充。沃特玛:早早乘上资本的快车 早在 2016 年 3 月 22 日,坚瑞消防(3001


16.SZ)就完成了对沃特玛的并购后复牌。本次交易中,坚瑞消防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沃特玛 100% 股权。作为标的资产的沃特玛 100% 股权预估值为
52.24 亿元。借由此次交易,沃特玛成功领先其他同行业非上市公司一大截,率先登上 A 股,受到资本的宠幸。

2018 年,1 月底,沃特玛宣布与国开证券联合发行了第一支绿色企业债,总规模 26 亿元(国开证券承诺包销),国开证券是由国家开发银行直接控股的证券公司,按照进度,2 月份可拿到无异议函。据介绍,本次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沃特玛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项目建设和补充营运资金。同时,上市公司坚瑞沃能目前则正与国泰君安合作,还会发行公司可转债,预计规模也将达到 30 亿元。这样的融资机会在中国尤其难得,沃特玛则是抓住了其中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