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到第770篇与苏州桃花坞:苏州桃花坞2017新规划图片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苏州桃花坞:苏州桃花坞2017新规划图片

科技城最新规划出炉 轨交10号线 浮出水面 引泪奔图片 520558 497x454江苏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古城旅游示范城市图片 90448 481x333

桃花坞工程唐寅故居文化区 全面进入加速建设期图片 113179 700x344怎样安排去苏州游玩图片 25637 500x375无鍚和她隔壁的苏州 05.28 06.04图片 83539 600x4492017很好找, 桃花坞大街一直向东走到头 朱鸿兴面馆 齐门路店 评论 ...图片 135382 720x480
5.

无鍚和她隔壁的苏州 05.28 06.04图片 78728 600x450
5.

泰伯庙修建规划获批 将恢复 苏味 风貌图片 24824 388x237消夏计划 苏州 同里 扬州七日游图片 80942 640x853

苏州规划局门户网站图片 207747 800x473最新苏州桃花坞:苏州桃花坞2017新规划图片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年画:原来真正的苏州年味就在这里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苏州桃花坞:苏州桃花坞2017新规划图片我们找到第1篇与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年画:原来真正的苏州年味就在这里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苏州桃花坞: 桃花坞年画:原来真正的苏州年味就在这里

一幅桃花坞年画,就是社会的一扇窗,透过它能看清当年的世间百态。文雷虎 图阮传菊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朋友口中听到苏州桃花坞地区的旧城改造,于是就扛上相机,去找唐伯虎《桃花庵诗》中的风雅。到达苏州桃花坞大街后,已经迟来一步,桃花坞周边已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唐伯虎故居也已成为断壁残垣。桃花庵被毁,桃花仙已逝,桃树也不见踪影,心有不甘,扛着相机穿村过巷,终于柳暗花明——在唐伯虎破败的故居旁发现一个幽深的院落,青砖围墙掩不住满园秀色。雕花的门帘上刻着两个俊秀的繁体字:朴园。推开虚掩的大门,更有水榭楼台。心中暗喜,决定把这儿当成苏州园林来游玩。
![]()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所在地——朴园 |
当年的四格漫画 古时,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聚集地,而桃花坞年画,则是将文人画的风雅通过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来表述:传递祈福迎祥的《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用来驱凶避邪的《神荼郁垒》、《钟馗捉鬼》;说时事风俗的《洋灯美人》、《苏州火车开往吴淞》;讲戏曲故事的《三笑烟缘》、《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幅年画,就是社会的一扇窗,透过它能看清当年的世间百态。

清版桃花坞年画:姑苏闾门图清乾隆时期,桃花坞年画发展至巅峰:年产量高达百万张,与天津「杨柳青」齐名,成为我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中心。桃花坞年画不仅行销全国,还远及南洋、日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浮世绘的形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年画仍可算得上是姑苏人生活的必需品,是每家每户「打年货」时的必备物件。每到腊月,年画艺人就会挑着货担走村串巷。报童卖报时高呼「号外」,而卖画郎则哼着「年画歌」,把年画的内容用歌词唱出来以吸引顾客。
前文提到推自行车的老者名叫王祖德,是曾经成千上万的桃花坞年画画师中的一员。对他来说,桃花坞年画不仅仅是世间百态,更是家族情怀。

套色的工具父亲曾经边画《三笑烟缘》的画稿,边和他讲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晚上做噩梦醒来时胆战心惊,想到门上贴有《钟馗捉鬼》的年画后就宛如拿到了护身符;反映婚丧嫁娶的年画让他懂得了传统礼仪,说民间嬉戏游艺的年画培养了他的情操和趣味——年画之于王祖德就如四格漫画之于现在的青少年,是了解社会的最重要的窗口,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童年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民间已经鲜有艺人再从事制作。18 岁的王祖德考入苏州工艺美专,开始拾起连父亲也不再做的年画。成为一个专业的年画画师,一画就是 50 多年。刻板,一刀错全盘废 走进年画社,几张木桌一字排开,每张木桌前都坐着一位年青人。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张画笔,一把拳刀,一块刻版,构成了年画师的工作内容。王祖德最满意的弟子孙一波第一次接触年画是在上大学时。1998 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专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开始招收传承人。「当时看到年画感觉非常震惊,苏州有这么好的民间手工艺,我居然闻所未闻」,于是孙一波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报名参加年画社。
桃花坞年画是一门用拳刀为笔,在梨木作画的功夫。梨木质地坚硬,木纹细密,要想在上面画工笔,得要有几把子。但是要想练出几把子,就得首先坏千万把。

80 后年画刻印师孙一波手握拳刀,在黄梨木上刻印一同进年画社的同学,最终都没能迈过这道坎。支撑孙一波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很简单:「武侠片中,高手在走投无路时,在悬崖上用宝剑把自己的武功秘笈刻出来,太帅了。而桃花坞年画也是一门快要失传的绝技,我就要做这一行,用拳刀在梨木上刻《年画真经》!」于是,那时的孙一波成为了桃花坞年画唯一的传人,几个老师傅围着他一个人教,孙一波经常有种错觉:「我感觉自己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而王祖德老师他们一帮人就是江南七怪。」
终于,经过三年的修炼后,孙一波学成了「秘籍」,复原了许多失传的版画作品,其中《一团和气》(雍正版) 荣获山东省潍坊全国年画展金奖。套色,给美女上妆 套色工艺是桃花坞年画有别于其他年画的独特工艺。从刻版上印出来的年画是单一的黑色,「就好比素颜的美女,而填套就好比给素颜美女上妆的过程」,给我们展示套印工艺的,是 80 后年画工艺师乔兰蓉。乔兰蓉 2004 年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年画的创作、是为数不多志愿从事桃花坞年画创作的年轻工艺师之一。

套印是桃花坞年画最大的特色,每一种颜色都要刻一套色板桃花坞年画更多的是靠细腻的线条,淡雅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取胜,而这些让从小就生长在江南,温文尔雅的乔兰蓉产生共鸣。上大学时进年画社,同学们笑话她是被钟馗施法蒙蔽了双眼,最终一定会迷途知返。但是,2004 年大学毕业后,乔兰蓉却把制作年画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让同学们大跌眼镜。有同学把画年画比做饮酒,年画虽好,不要贪杯,更不能长醉不醒。
「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醉酒’的话,那我愿长醉不愿醒。」毕业后,乔兰蓉成为一名新画工。每个月拿 364 元的工资,交 500 元的房租这是骨感的现实,但是只要拿起画笔,手握拳刀,她就开始「画壁」,开始构建自己的世界。「桃花坞年画制作过程的确很繁琐,但是如果把做年画看成在给自己化妆就很简单了,江南仕女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贴花黄时间太长,这桃花坞年画之所以精致、典雅,只因为历史上每一个画匠、刻工都把它当成自己的新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新娘比别人的漂亮不是?」乔兰蓉边说边给年画套色,那专注的眼神就如同在给自己缝嫁衣。

经过多次套色后,一幅《花开富贵》年画出炉种下年画之「蛊」如今,就算是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集全国之力,也未收集到几块老版。一次,王祖德坐船陪一位日本历史学家游苏州,船到万年桥时,历史学家指着桥手舞足蹈:「万年桥,我终于见到了万年桥!」原来桃花坞年画中有一张名为《姑苏万年桥》的作品,被当成日本的国宝收藏在如今日本的博物馆中。自己做了一辈子年画,但桃花坞最有价值的年画作品却藏身国外,这极大地刺激了王祖德,于是他开始了桃花坞年画老版的复制工作。
王祖德去日本拍下老版的画面,据此复原。《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麻姑献寿》、《一团和气》等一大批作品,经孙一波、乔兰蓉、杜洋等 80 后之手被复制出来。

清代年画《桐下美人图》,原版流失海外,2009 年孙一波复制完成虽然老画版不在中国,但有了这些新画版,后人研究桃花坞年画就有了依据。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在复制的过程中熟练桃花坞年画的技艺,这样桃花坞年画才能流水不腐。在画稿的间歇,王祖德不断奔赴苏州各大院校开讲座,在大中开辟「根据地」,期望能招到像孙一波、乔兰蓉一样的新人;放下拳刀时,孙一波会留守在朴园,这儿有面向社会招收的桃花坞年画兴趣班,每个周末,他会带多则一二十,少则两三个徒弟;在套印结束后,乔兰蓉会带着自己的年画作品走进小学、甚至幼儿园,给他们看《钟馗镇宅》、《姑苏阊门图》、《渔家乐》之类的年画作品,期望能用年画或夸张、或细腻的线条;或鲜艳、或淡雅的色彩;或恢弘、或温柔的场景在他们的心灵中种下桃花坞年画之「蛊」。

复制年画:榴开百子「我就是被他们给‘蛊惑’的!已经学了三个月,如今已经从初级班升级到中级班了,等宝宝出生时,争取再升级到高级班!」说话的是先前在朴园门口撞见的那位孕妇,看过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读过《桃花庵诗》,但是那些只是古人、外人眼中的苏州。一次在旅游品商店发现印着桃花坞年画作品《一团和气》的文化衫,就被那夸张的造型吸引,原来真正的苏州范儿在这里!于是寻根究底找到了年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