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到第2篇与龙泉青瓷大师排名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龙泉青瓷大师排名

...徐朝兴双耳莲花青瓷图片 82014 700x466

龙泉青瓷收藏 勿盲目追捧现代大师图片 38995 300x400

龙泉青瓷大师-龙泉青瓷的当代复兴图片 181229 1263x1600龙泉青瓷图片 17589 500x333

上海艺博会 龙泉青瓷主题展 金 银 铜奖揭晓图片 9661 317x423浙江龙泉青瓷大师作品推荐第一期 01图片 39937 690x457龙泉青瓷大师纯手工作品展亮相京城图片 26997 450x559

龙泉青瓷精品在京展出 新华网图片 24211 500x340

龙泉青瓷 小龙壶 孙佩珊大师作品Tea 005图片,龙泉青瓷 小龙壶 孙佩...图片 101513 1024x680龙泉青瓷享誉天下 青瓷博物馆赏尽大师精品图片 183842 368x500 [1] 最新龙泉青瓷大师排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 浙江龙泉青瓷大师徐建新:剑魂融瓷韵 韶华铸匠心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龙泉青瓷大师排名我们找到第1篇与 浙江龙泉青瓷大师徐建新:剑魂融瓷韵 韶华铸匠心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 浙江龙泉青瓷大师徐建新:剑魂融瓷韵 韶华铸匠心中新网丽水 11 月 13 日电(李倩倩 陈洁)"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诞生于三国两晋,集大成于宋代,从熊熊窑火中淬出千峰翠色的瓷韵风光,于千年沉浮间将发源于浙江西南处的辉煌瓷史撰写传承。出生于浙江龙泉木匠世家的徐建新,曾承艺木工,又投身于宝剑的木鞘创作,最后邂逅龙泉青瓷,从此满腔热情寄托于这从火与泥土中淬炼出的古老技艺,一颗匠心情系这抹似玉又胜玉的天青色。拉胚、修胚、素烧、上釉……一系列繁琐的工艺中,徐建新将刚劲剑魂融入绵延瓷韵,以青春韶华铸就一颗精致匠人心。
徐建新。李倩倩 摄砥砺十余载 匠心承古艺对于徐建新来说,和青瓷的邂逅,源于最初谋生的选择,却悄然开启了一段此生难解的青瓷情缘。13 岁那年,循着家族父辈们的足迹,徐建新拾起了木工的行当。5 年后,18 岁的他又开始了宝剑木鞘的制作,一干就是十多年。" 做宝剑木鞘的那几年,身体健康受到了较大的伤害,所以觉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1998 年,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徐建新选择了龙泉青瓷。" 最初只是为了谋生计,毕竟干了十多年的手艺活,想着手艺都是相通的,做青瓷也会比较得心应手吧!"
然而,徐建新没有想到,青瓷这条路,却是分外艰难、坎坷。" 在初涉青瓷领域之时,一切都是陌生的,陶瓷的基本知识需要从头学起。" 徐建新说,不同于别人以学徒身份开始青瓷之路,自己是通过一窑一窑的实践烧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里摸索前进。" 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很多失败之上。" 徐建新说,因为自己从未接触过青瓷,只能凭着感觉慢慢摸索,而早年从事木工在手上留下的创伤,更是让他付出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
" 拉胚是青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被称作是‘指尖上的艺术’。因为三个手指有伤,导致我比别人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次次的拉胚失败,一窑窑的烧制不顺,来自经济和心灵的双重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烧一窑将近需要一万块的成本,长时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青瓷之路走得艰难,但是徐建新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越是做不好的就越想做好 "。终于,凭借着从宝剑中淬炼出的一身韧劲,以及家人在背后无条件的支持,徐建新在荆棘丛生中,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奋进之路。
看着在一次次烧制中逐渐变好的成品,徐建新也意识到,不能再拘泥于小小的房间里,而要向更广阔的天地学习青瓷技艺。于是,徐建新开始在各地走访学习," 几乎国内所有的瓷窑都有我的足迹。" 而对他而言,最难忘的无疑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学习的那段岁月。在这短暂的学习期间,徐建新白天在课堂上听课、在陶瓷教室进行制作,常常执著地为一个造型尺度和体量关系反复揣摩和推敲,为一个釉色的烧成温度与气氛反复进行工艺实验;晚上泡在图书馆,翻阅大量古今的艺术图册,被那些艺术作品的魅力感染与激励。
如今,拥有自己工作室的徐建新,把学习的目光放在了古艺之上。" 非常欣赏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在那个青瓷最鼎盛的时期,从烧瓷技艺,到诸多面世的名作,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砥砺前行十余载,他眼中的自己,依旧是青瓷世界中的一个学徒,震撼于前人古艺的精湛,在 " 为我所用 " 中稳步健行。徐建新作品。徐建新 摄
剑魂融瓷韵 制瓷美如玉徐建新的 " 瓷中天 " 工作室创建于 2004 年,一走进去,一室雅致青光舒心悦目。流连于一杯一壶一盏间," 莲 " 这一元素频繁出现在徐建新的作品中,莹润的釉色与流畅的莲瓣 " 水乳交融 ",宛若 " 天作之合 " 般将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灵气娓娓道来。徐建新毫不掩饰对莲的欣赏之情。" 非常喜欢莲,喻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在他看来,从古至今," 莲 " 都是龙泉青瓷里独具特色的装饰元素," 轮廓造型雅致不俗。"
更可贵的是,徐建新将 " 莲 " 的雅致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实用性与美观性在青瓷作品中完美融合。在徐建新的工作室里,莲型的茶盏、莲型的杯子、莲型的茶壶、莲型的烛台……就连家里日常的餐具,都是徐建新亲手制作。" 青瓷起源于生活,不管以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呈现,还是离不开生活。"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寥寥数语将徐建新的孜孜追求完美诠释。
走进徐建新的作品收藏处,一件名为《遗迹》的青瓷作品格外吸引眼球。青瓷莹润之体,雕琢以宝剑之形,剑气直指苍穹,宛若身经百战、历尽沧桑的沙场武士,凛冽的外表包裹着一颗炙热的丹心,锋利而温暖。这件作品,将徐建新的现在与过去浓缩呈现。从木匠工到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浙江工艺美术大师的转身,看似华丽的背后,却是十余载不为人知风雨兼程。
幸运的是,那些与龙泉宝剑打交道的日子是徐建新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无形之间,他的青瓷作品也被融入了剑的精、气和神,集温婉与坚韧于一体。作品《祥意瓶》体现了宝剑的大气,《三足炉》则有了宝剑浑然天成的神韵,《龙座刻花尊》的更是将宝剑的外形化为龙形花纹,尤为绚丽。徐建新作品。徐建新 摄" 器之道,唯不苟。" 在徐建新看来,无论是做宝剑木鞘还是青瓷,都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 " 不苟 "。也正是凭借着这一份 " 不苟 ",徐建新在短短十余载里,在青瓷界 " 异军突起 ",成就非凡。作品《僧语》获第二届 " 大地奖 " 陶瓷作品金奖;作品《遗迹》获 " 天工艺苑杯 " 金奖;作品《凌云劲竹》获 "2011 年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 金奖……
" 每次参赛,都能从别人的作品中不断学习改进。而一次次的获奖也给了我更多的动力。" 徐建新谦逊地表示,自己的进步空间还有很多,接下来会在青瓷手艺人的这条路上继续学习前行。告别徐建新之前,他欣然展示了拉胚的过程。在轱辘车的旋转间,双手仿佛被施展了神奇的魔法,胚泥温顺地在这双巧手之下变换形状。手艺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旁观者也目不转睛,内心连连惊叹,空气中只闻轱辘车悠悠的旋转声,在这青瓷世界,时间仿佛都放慢了步调。
